发布时间:2023-10-29浏览次数:491
12月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钓鱼台国宾馆会见来华举行第二十四次中国-欧盟领导人会晤的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和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
会见中,习近平主席指出,在当前动荡加剧的国际形势下,中欧关系具有战略意义和世界影响,关乎世界和平、稳定、繁荣。
如何理解中欧关系的“战略意义”和“世界影响”?习近平主席会见欧盟领导人,对于引领中欧关系健康稳定发展,促进世界稳定、繁荣有何积极影响?
视频:第一观察 | 习近平主席为何强调中欧关系“战略意义”和“世界影响”来源:新华社客户端
(一)“坚持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正确定位”
今年是中欧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20周年,也是中欧领导人会晤机制建立25周年。
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习近平主席指出,双方要总结历史经验,把握世界大势,坚持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正确定位。
如何理解“正确定位”?
从历史和现实维度看,中国始终将欧盟视为国际格局中一支战略性力量,一直把发展中欧关系视为中国外交优先方向。习近平主席多次提出打造中欧和平、增长、改革、文明四大伙伴关系,彰显中方鲜明、一贯立场。
中欧是伙伴不是对手,是彼此的机遇而不是威胁,双方共同利益远大于分歧。
自去年年底以来,习近平主席多次同欧盟及其成员国领导人举行会晤。在双方领导人的战略引领下,中欧战略、经贸、绿色、数字领域高层对话取得丰富成果,中欧关系呈现巩固发展的良好势头。
与此同时,在欧洲还存在一些不和谐的声音,这就更加需要欧方树立正确认知,增进同中方的理解互信,重信守义,一心一意发展对华关系。
诚然,中欧历史文化、发展水平、意识形态存在差异,但正如习近平主席所说:不能因为制度不同就视彼此为对手,不能因为出现竞争就减少合作,不能因为存在分歧就进行对抗。
(二)“拉紧中欧利益共同体的纽带”
当前,中欧已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交流合作的格局,特别是在经济领域,中欧具有高度互补性。
会见中,习近平主席强调,双方要多做加法,以更深入、更广泛合作拉紧中欧利益共同体的纽带。
习近平主席提出三个“伙伴”:经贸合作的关键伙伴、科技合作的优先伙伴、产业链供应链合作的可信伙伴。
“关键”“优先”“可信”,描绘了中欧经济共生关系美好愿景,凸显中国同欧盟开展互利合作的积极意愿和真诚姿态。
在世界经济缓慢复苏的背景下,中欧去年双边贸易额再创历史新高,达8473亿美元,同比增长2.4%。今年以来,德国大众宣布在华斥资10亿欧元建设纯电动智能网联汽车研发、创新和部件采购中心;西班牙机床制造商达诺巴特集团在上海设立了其全球第六大体验中心,加速其中国本地化战略……
随着中国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中国市场营商环境持续优化,越来越多欧盟企业以实际行动,来华开辟合作新领域,创新合作新形态。
如今,中国正以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和欧洲一体化是中欧各自着眼未来作出的战略选择,中欧应该相互尊重,相互支持,加强发展战略对接,实现共同发展。”习近平主席为中欧合作指明了方向。
(三)“双方有责任共同为世界提供更多稳定性”
习近平主席将中欧视为世界两大力量、两大市场、两大文明。此次会见中,习近平主席用“推动多极化的两大力量”“支持全球化的两大市场”“倡导多样性的两大文明”对此作出进一步阐释。
一个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一个是最大的发达国家联合体,在百年变局中的世界,中欧主张什么、反对什么、合作什么,具有世界意义。
可以说,中欧选择对话合作,阵营对抗就不会形成;中欧选择和平稳定,新的冷战就打不起来;中欧选择开放共赢,全球发展繁荣就有了希望。
当今世界,无论是和平解决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还是妥善应对气候变化、人工智能等事关人类未来的重大全球性问题,都需要中欧共同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开展对话和合作,在联合国等多边场合加强沟通与协调。如此,世界的和平稳定与发展繁荣才会迎来更加光明的前景。
“中欧有责任共同为世界提供更多稳定性,为发展提供更多推动力,为全球治理提供更多引领和支持。”习近平主席的重要论述,彰显一个负责任大国的胸襟与担当。
监制:张晓松、鞠鹏
统筹:刘华、邱红杰、刘铮、王绚
视频记者:郑明达、蒋志强
摄影记者:黄敬文、刘彬
视觉|编辑:郝晓静、包昱涵
新华社第一工作室出品
中新网北京12月9日电 又是一年世界足球日。去年此时,卡塔尔世界杯正如火如荼。
直至今日,当《arhbo》响起时,梅西、C罗等球星步入球场的画面,大战一触即发的紧张感,依旧让人身临其境。
这就是足球的快乐。
资料图:梅西与阿根廷队捧起大力神杯。
“世界上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看清生活的真相以后依然热爱生活。”
法国作家罗曼·罗兰的经典语句,通过贺炜的解说,与足球巧妙地结合起来。
那是2014年巴西世界杯小组赛末轮,卫冕冠军西班牙队3:0战胜澳大利亚队,但不得不面对惨淡出局的局面。
资料图:西班牙队南非世界杯夺冠。
卫冕冠军小组出局“魔咒”,在那时是一个有些“玄学”的存在。
2022年卡塔尔世界杯, 拥有姆巴佩等一众年轻才俊,以及洛里、吉鲁等老将坐镇的卫冕冠军法国队,用实力打破“魔咒”。
资料图:法国球星姆巴佩。
在金光闪闪的决战之地卢赛尔体育场,梅西领衔的阿根廷队,以同样打破“魔咒”的方式,通过点球大战赢下法国队,终于时隔36年再次夺得大力神杯。
跨越36年、两代球王,阿根廷足球有过谷底,也有过与大力神杯擦肩而过的遗憾。但在捧起金杯的一刻,一个个暗夜也闪闪发光。
资料图:阿根廷与法国队点球大战。
“魔咒”或许只是失败者的托词。无论踏足山巅,还是陷入谷底,如海水涨潮与退潮,是规律使然,重要的是如何应对波峰与波谷。
足球不仅仅是赢,更有失利的苦涩。这是足球的魅力所在。
热爱足球,才会明白梅西与阿根廷队苦苦追寻的力量。
资料图:阿根廷队夺得大力神杯。
阿根廷队与法国队,已经是足球世界金字塔尖般的闪亮存在。
大多数球队、球员,支持他们的忠实球迷,无法拥有捧起大力神杯的至高荣耀。一座联赛冠军、杯赛冠军,抑或是争取更多比赛胜利,甚至都是奢望,但这并不阻碍他们在各自的赛道中活出自己的精彩。
2019年之前,柏林联合队从未征战过德国职业足球顶级联赛。2004年,队伍一度面临财政危机,甚至几乎无法参加区域联赛。
生死存亡时刻,柏林联合球迷集体献血,将获得的报酬无偿捐献,救活了俱乐部。
4年之后,柏林联合重返职业联赛,年久失修的球场成为球队向前的阻碍。危难之际,又是球迷不约而同帮助俱乐部进行主场翻新,凭借2500双手,柏林联合又一次渡过难关。
2019年8月,当这支球队首次登上德甲舞台时,柏林联合球迷自发举起了已经逝去的球迷遗像,以此见证球队的历史性时刻。这赛季,他们又队史第一次踏上欧冠赛场。
资料图:柏林联合主场球迷。图片来源:Osports全体育图片社
类似动情的一幕在国内足坛也曾上演,陕西足球生死存亡之际,同样是球迷的力量留住火种。
为球队捐赠大巴车,力所能及购买会员和球队周边产品……象征“重生”的陕西长安联合,本赛季成功冲入中乙联赛。
在5万人观战的新工体等中超球队主场,4万人观战的国足主场……低谷中的中国足球,依旧燃烧着星星之火。
热爱足球,才会懂得这份坚守的意义与不平凡。
北京国安队主场球迷。记者 富田 摄
当大山里的少年,因为足球第一次走出大山、第一次乘坐高铁、第一次乘坐飞机、第一次走出国门,踏上卡塔尔世界杯决赛赛场,担任护旗手;
当玉树的足球少年,在专业足球场北京工体近5万名观众的注视下,作为球童携手球员步入职业赛场;
当童年时期靠着去挤奶和街边卖牛奶维持家里生计的瓦伦西亚,在卡塔尔世界杯揭幕战梅开二度帮助厄瓜多尔取胜……
热爱足球,才会懂得足球带来的这一份份色彩有多么绚丽。
资料图:玉树足球少年步入工体。IC photo
世界足球日,每一个拥有足球的日子其实都是节日。愿你我都能在足球中,感受到更多快乐与慰藉。(完)